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,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过程,而胜出者,永远都是那些能够发现机会、充满信心、勇于实践的企业。
2023年已经进入5月尾声,回首即将过去的半年,配方颗粒板块,似乎没有了往年的高关注度,不管是从国家政策颁布,还是从企业在终端市场掀起的营销浪潮看均是如此。
目前国家颁布的国标产品数目,一共覆盖248个品种,距离医生可以基本成方的400个品种,还差150个左右,按目前国家颁布国标品种的速度,大约再过一年半左右,就会覆盖400个品种。
400个国标品种的数量,基本满足了集采的基本要求——也就是说,再过一年半左右,配方颗粒的集采,可能就会开始了。
据笔者了解,相关方面已经开始了对配方颗粒集采的调研工作,自3月份开始,相关方面就已经开始到一些有代表性的配方颗粒企业去走访,了解产能、标准,以及成本等方面的问题。
如果说集采对企业的影响还需要一段时间释放出来,国标颁布的影响则已经显现——因为它直接涉及到企业的运营成本。
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中药配方颗粒国标的标准高于原先的企标和省标,这就意味着企业要进行更大的投入以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。
这时,在终端价格不变的情况下,企业的利润可能就会减少,至于后续的企业运营和发展问题,就需要每一家中药配方颗粒企业认真考虑了。
据笔者了解,目前,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对生产成本上涨格外关切。当然也要看到标准提升对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。
按国家规定,配方颗粒属于饮片管理范畴,因此也在医保报销之列,但随着配方颗粒的终端销量上涨,在医保报销中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大,很多地区也在出台一些配方颗粒医保报销的限制政策。
比如有些省份,只对国标品种报销;有些地区,对本地企业的产品,有医保报销的要求等,类似这些政策,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配方颗粒在终端市场的进一步应用。
不同于西药,中药的源头是中药材,而中药材的种植和采收又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,原料成本也随之变化。
因此,只有把握住源头、把握住中药材的种植,配方颗粒企业才有生存和成长的基础,才有能力去应对集采和国标成本的提升。
目前以国六家为代表的配方颗粒企业,都在抓紧进行配方颗粒源头建设,像中国中药、华润三九、天津红日康仁堂等企业,生产基地遍布全国,这无形中提升了他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力。
目前配方颗粒企业的销售基本以代理制为主——这一模式的优势,在于市场开拓快,代理商可以和企业达成资源互补。但这种模式成功的关键,在于销售政策驱动代理商工作的积极性,如果代理商的空间变窄,可能直接影响产品在终端的开发,甚至出现代理商和企业终止合作,导致终端市场流失的后果。
面临这种局面,中药配方颗粒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新的解决办法——比如提高终端价格,建立自营团队等。
从长远的发展来看,单一的代理制,将会被自营和部分自营的模式所取代,据笔者了解,已经有一些企业,在做这方面的尝试。
以患者为中心,也已经成为医生治疗的核心目的。配方颗粒在治疗领域,特别是一些专科领域,与西药合用,在缓解病人病症的同时,尽量减少用药后副反应的发生,将是配方颗粒企业有所作为的空间。
目前有不少企业,在通过和重点医院合作,共同开发制定包含西药与配方颗粒的诊疗方案。此外,学术化的宣传,也将成为配方颗粒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。
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,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过程,而胜出者,永远都是那些能够发现机会、充满信心、勇于实践的企业。